• 開林太始祖 殷太師比干公像

    Created by Joomlack

    開林太始祖 殷太師比干公像
    開林始祖 周博陵林堅公像

    Some time for your holidays

    開林始祖 周博陵林堅公像
    閩林始祖 晉安郡王林祿公像

    Are you a climber ?

    閩林始祖 晉安郡王林祿公像
    天上聖母 林默祖姑像

    天上聖母 林默祖姑像

     

  • 1. 問禮堂:
    「問禮堂」特殊的名稱來自於林家祖先林放之請教孔子「禮」的根本,孔子大讚:「大哉!斯問」,林家後代子孫皆感榮耀,遂以問禮為堂號。

     

    堂聯

    問道說仁新氣象

    禮耕義重舊家風

    2. 西河堂:

    林氏始祖堅公,生於長林石室,後裔遷移至魯國(今河南淇縣淇河之西),堅公傳至第 23 世放公,是孔子學生,有「禮之本」之問。至唐朝天寶 10 年(公元 751),唐玄宗駕臨孔子廟見放公名列孔聖,顧念放公出生於淇河之西,追封其為西河伯爵,該地因而易名西河郡,林氏堂號為西河堂之故也。

     

    堂聯

    西山瑞藹三仁著績

    河水祥鍾雙桂流芳

    3. 十德堂:

    堅公傳至第 34 世皋公,於東州列國時為趙相。與妻胡氏生九子:任、年、昇、昶、文、曜、岳、佐、衛等皆具登為仕,稱九龍,父子皆積德行仁謂十德,是稱九龍十德,故號為十德堂。

     

    堂聯

    十德堂中深樹德

    九龍門內再騰龍

     

    4. 九龍堂:

    源出同上「十德堂」典故。

    5. 濟南堂:

    秦末漢興,堅公之第 40 世辟彊公由西河郡遷出,隨漢景帝至齊郡(漢高祖改為濟南郡)。迨西晉禮公(62 世)徙籍下邳,後裔為紀念濟南乃林氏之第二故鄉,故有部分林氏號為濟南堂。

     

    堂聯

    濟美衣冠承恩寵

    南郡品格世澤長

    6. 九牧第:

    堅公之第 79 世孫披公,唐天寶 11 年(公元 752),雙十年華,明經擢第。後為漳州刺史,授太子詹事,娶鄭氏生五子:葦、藻、著、薦、曄,後娶陳氏生三子:蘊、蒙、邁;副室朱氏生一子蔇等皆為刺史,滿門衣冠森列,號曰九牧林家,故有九牧第之堂號。

    堂聯

    西河肇基光先世

    九牧家聲裕後支

    7. 忠孝堂:

    堅公第 88 世孫悅公,於宋仁宗慶曆 6 年(公元 1046),中進士,累官至金紫光祿大夫。宋嘉佑 6年(公元 1061),乞歸祭掃祖墳,仁宗問曰:「卿殷少師苗裔,家乘可得見乎?」悅公即取族譜呈進。數日後,御筆大書「忠孝」二字於譜首,又賜詩二章,敕曰:「卿珍重回家,可急回京供職。」因此,林氏有忠孝堂之堂號。

    堂聯

    忠孝商家三人垂譽

    孝傳宋代十德流芳

    5. 濟南堂:秦末漢興,堅公之第 40 世
  • ①濟南堂:

    秦末漢興,堅公之第 40世辟彊公,從西河郡遷出,隨孝景帝至齊郡(後來漢高祖更名為濟南郡)。迨西晉禮公(62 世)徙籍下邳,其後裔為紀念濟南乃林氏之第二故鄉,故有部分林氏後人將「濟南」當作堂號。

    ②下邳堂:

    林禮是林堅的第 62 世裔孫,從世居地博陵郡遷入徐州,遂成為徐州林姓望族的始祖。林穎是林禮之子,在晉愍帝建興 3 年(公元315),由徐州別駕升任黃門侍郎,隨司馬睿渡江南巡,西晉末年,中原板蕩,西晉黃門侍郎林穎不得不離開故土先寓居徐州,後定居下邳。林穎的長子林懋,慎選下邳郡的梓桐鄉定居下來。現今所見的林姓家譜,一般稱林懋為「下邳林」的始祖。

    ③晉安堂:

    晉安林氏始於堅公第 64 代裔孫祿公,他是林穎次子,在東晉明帝太寧3 年(公元 325)舉家入閩,為林姓入閩的第一人。定居於晉安(郡治在今福建省福州市),成為
    「晉安林」的開基始祖。

  • 宗親會,顧名思義就是團結宗親、促進宗誼的社會團體。世界各地眾多歷史悠久宗親會的成立,早年都是漂洋過海到他鄉或他國謀生的同宗族親,在紮穩腳跟事業有成後,有感於宗鄉情誼的團結而出錢出力成立的。
    創辦宗旨,不外是照顧離鄉背井且舉目無親的宗親福利和基本生計。可是,日轉星移,事物變遷,如今的宗親組織的角色,已在時代的發展洪流中蛻變。宗親會已經從單純的照顧同鄉福利華麗轉身,成為了傳承中華優良傳統文化的先鋒,如今已是推廣文化的中流砥柱,是傳統優良文化一面鮮明的旗幟!
    當年我加入宗親會,為的也是能在祖輩的庇佑下,為林氏宗親做一些事。沒想一晃就過了五、六十年,這幾十年來,我十年如一日,一直默默在能力所及的範圍內貢獻,同時也出錢出力號召宗親,共同把宗親會和宗祠建設得更好,迎合時代所需。

    我在檳城林氏忠孝堂服務 30 餘年,參與也見證了忠孝堂的發展,也很欣慰忠孝堂人才輩出,吸引了更多的年輕宗親獻身為宗親會服務。
    我覺得,宗親組織是血緣性組織最重要的一環,是先輩們披荊斬棘到異國他鄉謀生計和創業後,基於熱愛民族、思戀家鄉的精神而辛苦創立,並世世代代艱辛維護著,傳承到我們這一代,我們更有義務加以愛護和發揚!

    坦白說,要長時間維護及經營好一個宗親會實在不容易,這需要宗親們的支援與無私奉獻,才能一年又一年、一屆又一屆的傳承。唯有凝聚、團結力量在宗親組織的旗幟下,林氏宗親才能更有效的發揚先祖賢德和宗族文化,以及發揮宗親們的團結協作。
    宗親會發展到今天,必須重視年輕一代的培養和接班。因此,必須做好宗親會的歷史搜集和整理的工作,讓年輕一輩深入瞭解宗親會的創會宗旨和歷史痕跡,以及會務推展和持續發展的不易;通過更多活動來加強與年輕一代的互動,讓年輕的宗親積極參與,發揮所長,這樣才能賦予宗親會在新時代裡的生命力!
    現如今資訊發達,交通便捷,宗親會更應該大膽的走出去,多與海內外的宗親會組織加強聯繫和溝通,相互尊重,互學互鑒,為傳播林氏太始祖比干文化而共同致力,尤其是團結在世界林氏宗親總會的旗幟下,求同存異,以正能量的處事態度來推動會務,承先啟後,創新發展,才能把會務辦得越來越好,越來越活躍,以務實的態度為林氏裔孫的福利及權益而努力奉獻。
    藉中華林姓宗親總會慶祝成立 25 週年並出版紀念特刊誌慶之際,我在此獻上至誠祝賀,冀望宗親會會務蒸蒸日上,為林氏裔孫繼續貢獻更多更有意義的活動!

中華民國林姓宗親總會 © 2025 本站所刊載之圖文內容等版權皆屬原廠商或原作者所有,非經同意請勿轉載.

網站功能選單